产品分类

黄帝内经与地球生态观

2022-07-25


出处:豆丁网

自然生态平衡与人体心态平衡有一定的内在联系,涉及到正在兴起的生态医学与整体医学,因此将本资料附录于此。按中国自然哲学《易经》,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有64个模式,按系统对称互补的原理来看,实质上是36个状态,其中有8个状态是“自作用的”,28状态是“互作用的”。

 

(1)乾为天。乾意味自然生态空间,为生命有机体提供太阳光热能量、空气、水分以及有关的宇宙辐射能。动植万类的生出就靠这种空间与地面的配合。从而各类生命按“适应性规律”逐步进化,形成稳定的平衡状态。人类的五脏六腑、五官四肢、神经、气血、识觉、思维等系统都是根据这些原理进化而成形的。)

(2)坤为地。坤意味生态地面,地与天是相辅相成的,没有生态地面,就无地磁、地热、地电、土壤、有机化合物,更无立根之地,也就不能生长动植万类,也就没有人类生命。

由于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空间之内,能绕太阳运转,故有昼夜、四时的时间。看来时空不能分离,所以今天科学家提出“时空共形”的理论。有了时空与水火就能进化出动植万类,所以今天科学从生态学的角度,又提出“万物共生”的哲理。根据以上的讨论,进一步可以认识到:乾是能量在空间的运动,所谓“天行健,君子自强不息”;坤是地球,使物质在地上、地下成形,所谓“地势坤,君子厚德载物”。这就初步意味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关系。人的大脑感观与思维,类似于天,四肢与脏腑象征于地。

(3)兑为泽。兑意味动态,表示湖泽、江河,贮存水雨,生养水族动植;灌溉地面农林,泽及动植。地面有海洋可以调节气候,发展交通,互通有无,便于开展物质与文化交流。人体有经脉便于气血流通,有脑神经电位波传播,便于思维,类似于兑为泽。孔子说智者乐水,与此有关。

(4)艮为山。艮意味静态,表示山岳。高山名岳大都长生名贵药材,栖居珍禽异兽,同时埋藏重要金属矿类。此外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,不仅便于陶冶性灵,更有利于增长仁德,所以孔子说,仁者乐山。

(5)震为雷。空气高速摩擦震动,则有雷声。雷之声为阳,阳在阴内奋激成声传出而为雷。在地球生态系统中,雷大约于阴历二月中旬发声,于八月中旬收声。春雷发动,万物受震而复生。人的心脏,脉搏、神经脉冲都在振动。中国古人借雷鸣震惊百里,作为自然惊钟,教人反省过失而致幸福。

(6)巽为风。空气因冷热而流动以成风。和风细雨、风和日丽、五风十雨、风传花粉,对于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。内经指出:风有八种类型(参考本书下卷),有些风侵入人体内部产生疾病;所谓伤于风寒。古人对于不正风气,严厉纠正;所谓移风易俗,加强人文生态建设。

(7)坎为水。坎表示下陷之地,象征有水。水为生命之源,地球上、人体内,百分之七十都是水。人体中的气、血、精、液、髓、津,都来源于水,这可能与地球上的水量有关。人体由细胞组成,细胞内就有水分。古人重视坎险,以常德为行动的准绳,对于身心健康均有益处。

(8)离为火。离意味火现光明,表示照耀,所谓丽。例如日月丽于天,对地球给以光能与热量;既能照明,又有光合作用,使动植万类不断进化,一直到今天而不中止,与水同样重要。人体不仅要有热能维持生命,而且应有光能开发高层次的智能。易经强调中国“先哲以大明照耀于四方”。这是《生物光学》《心灵光子》要研究的课题,内经的《移光定位》及天象理论与此有关。

以上是地球上的八个自然状态,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标架。其中火与水、泽与山、雷与风各是阴阳互补,又分别与天地相对应。八者的《基态》不外阴阳。这就涉及到易经与内经的阴阳统一观。两个三卦互相作用,位于前的称为外卦或上卦,位于后的称为内卦或下卦。卦在数学上称为卦象。